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
【概 况】 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以下简称“期刊社”)是大学重要的学术机构,在教学科研中承担着为大学打造“学术窗口”、“学术桥梁”、“学术园地”、“学术品牌”的重要职责。2020年,期刊社独立编辑出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下简称“高校文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哲社版”)、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自科版”)、《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5份刊物,与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学术刊物《教育参考》。高校文摘设有“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有23位委员,不设主任和副主任;“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为翁铁慧,主任为苏明、张民选,执行主任为刘晓敏(第5期止)、陈恒(第6期始),副主任为冯庆华、何勤华、李友梅、范军、樊丽明,主编为何云峰。哲社版设有“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主任为朱自强,副主任为陈恒、孙逊;主编为洪庆明,副主编为孙逊、王正平。自科版设有“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主任为朱自强,副主任为柯勤飞、李新洲;主编为朱自强,副主编为李新洲、冯珍珍。《现代基础教育研究》设有“学术指导委员会”和“理事会”:“学术指导委员会”顾问为张民生、张民选,主任为朱自强,副主任为李晔(第1期始)、何云峰(第1期始);主编为何云峰;“理事会”理事长为朱自强,常务理事长为何云峰,副理事长为唐盛昌、施斌、周增为。《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设有“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顾问为乐黛云、严绍璗、张隆溪,主编为刘耕华、姚申。联合出版的《教育参考》设有“学术委员会”,顾问为顾明远、张民生、钟启泉,主任为朱自强,副主任为刘晓敏、彭卫国,主编为何云峰,执行主编为刘芳。
高校文摘是教育部为加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工作而于1984年正式创刊的,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为繁荣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通过邮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高校文摘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并称“三大文摘”。哲社版为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通过邮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哲社版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此外,哲社版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认定的“核心期刊”,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学学报之一。自科版为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通过邮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科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和《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均为季刊,每年各出版4期。《教育参考》为双月刊,每年出版6期。以上期刊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自2016年期刊社成立起,其功能具有了双重性。一方面主要是编辑出版学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另一方面又有管理功能,对学校各单位编辑出版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加以业务指导,并会同校党委宣传部对各期刊进行办刊方向的监管。目前各二级单位编辑出版的期刊有: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报》(原《外国中小学教育》);城市发展研究院《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2020年出版创刊号);数理学院《上海中学数学》。另外,人文学院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世界历史评论》。该刊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但编辑部设在人文学院。
2020年,期刊社社长、总编辑为何云峰,副社长为冯珍珍、袁康(8月止)、洪庆明(9月始),支部书记为苏建军。下设高校文摘编辑中心,主任为何云峰(兼),常务副主任为沈丽飞,副主任为袁康(8月止);哲社版编辑室,主任为申浩;自科版编辑室,主任为冯珍珍(兼);《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辑室,主任为孙珏;期刊社发展部,主任为袁康(8月止);综合性服务办公室,主任为江闻颖。期刊社同时还有两个科学研究平台: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为王正平;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为何云峰。此外,期刊社还是中国教育伦理学会秘书处的所在单位。
校内期刊二级单位编辑出版的各刊物主编分别是:《比较教育学报》主编为张民选,执行主编胡国勇,副主编夏惠贤;《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主编为周振华,执行主编为茆训诚;《上海中学数学》主编为周青,副主编熊斌、王蓉华、黄华、陆新生;《世界历史评论》主编为陈恒、洪庆明。
【期刊社教育版举办专家研讨、咨询会】
1月8日,由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教育版举办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暨《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咨询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召开。40余位上海市知名中小学校长以及教育领域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外国语学院陆建非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张民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惠中教授、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施斌主任,以及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何云峰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邓本标致欢迎词。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作为入选南大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系统的基础教育学术集刊,每年出版4辑,已经连续出版36辑,相继加入了中国知网、超星“域出版”、维普以及万方等数据库。其在中国知网的被下载量为22万余次,被引次数为4249次。所刊论文的基金资助比率逐年上升明显,2019年基金资助比率接近50%。作者来源地以长三角地区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苏建军)
【我校刊物编校质量检查成绩历史最佳】
3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了关于2019年开展期刊编校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我校现有6本正式刊号的期刊中5本编校质量为“优秀”,1本为“合格”。这是我校主办的刊物在上海市历次编校质量检查中取得的最佳成绩。获得编校质量“优秀”的期刊分别是期刊社负责编辑出版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教育学院编辑出版的《外国中小学教育》。数理学院编辑出版的《上海中学数学》编校质量检查为“合格”。我校期刊社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的《教育参考》,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办的《世界历史评论》,以及上海旅游专科学校主办的《旅游科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校质量检查结果也获得“优秀”。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期刊的编辑质量,此次编校质量检查获得“优秀”的刊物,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将颁发证书予以表彰。期刊编校质量检查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为了提升上海期刊出版质量,促进上海期刊健康发展,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上海期刊出版实际,每两年一次定期开展的全市性活动。检查分为初审、复审、申诉、仲裁等阶段。差错率小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为优秀;差错率在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三之间的为合格,万分之二为合格警示线;差错率大于万分之三的为不合格。本次检查期刊共612种,其中217种编校质量优秀,占比35.5%,344种编校质量合格,占比56.2%,51种编校质量不合格,占比8.3%。
(苏建军)
【联合主办办刊质量研讨交流会】
7月3日下午,由期刊社与上海市委党校校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学习‘四史’,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研讨交流会”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会上,双方介绍了各自的办刊情况,并就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期刊社社长何云峰教授在会上致辞,上海市委党校教育长梅丽红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苏建军)
【联合主办第五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
8月2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发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劳动幸福·人民至上·超越资本逻辑”——第五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举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防疫需要,论坛以线上会议为主。线下论坛吸引了50余名上海本地代表报名参加设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现场会议,各地400余名专家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汪信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解超教授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还征集到1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副教授及以下职称的青年作者投稿74篇,组委会组织专家对青年学者的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最后评选出青年优秀原创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苏建军)
【学校任命洪庆明教授担任期刊社副社长】
9月9日,期刊社副社长任命仪式在期刊社会议室举行。期刊社全体人员参会。仪式由学校组织部张惠康部长主持。分管期刊工作的副校长陈恒教授出席仪式并做讲话。洪庆明教授做了任职发言。任命仪式结束后陈恒副校长、张惠康部长与期刊社全体同志合影。
(苏建军)
【合作举办第二届一流国际化期刊建设高端论坛】
11月13日-16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一流国际化期刊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1号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文学评论》《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复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世界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学术月刊》《宗教学研究》《探索与争鸣》《史林》《史学月刊》《国际汉学》《中国文学研究》《汉学研究》等30余家知名期刊的正副主编或资深编辑,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的师生160多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查清华院长、《文学评论》副主编社科院文学所丁国旗副所长、《学术月刊》姜佑福总编、上海师范大学陈恒副校长先后发表了开幕致辞。开幕式由《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常务副主编纪建勋教授主持。闭幕式上,资深编辑们向五个分会场遴选出的10篇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上海师范大学第二届人文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
(苏建军)
【高校文摘承办2020年度上海十大推介论文活动】
11月下旬,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发起的2020年度上海十大推介论文日前揭晓。该次推介论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命题,聚焦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一百多篇入围论文中经过专家层层筛选出的。社联于2013年起组织发起的,旨在反映本市社科界学术发展水平,发挥学科建设引领和导向作用的该项活动,至今已举办七届,推出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论文70篇。获得推荐的学术论文覆盖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法学、史学、文学、国际关系、新闻传播学等学科领域,兼及跨学科和新兴学科研究。其中很多论文成为中国年度十大学术热点的来源数据和样本。
(苏建军)
【基础教育界精英会聚我校研讨教育评价改革】
12月17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题研讨会暨《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咨询会”在学校会议中心召开。近40位上海市知名中小学校长以及教育领域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惠中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上海师大期刊社社长何云峰教授主持。
(苏建军)
【哲社版“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12月30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栏目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这是期刊社“名栏工程”取得的重大突破。9月,根据《关于开展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评选活动的通知》(闽刊协〔2020〕02 号),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决定参评。经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评审委员会线上终评,上海共有 77 个栏目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栏目成功入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以往零星发表劳动问题研究文章的基础上,于2017年第1期开始正式设立固定的“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栏目,每期推出2—3篇研究“劳动”的学术成果,由何云峰教授担任栏目主持人。该常设栏目已开设4年,至今已刊发论文48篇。三年多来,几乎国内所有研究劳动问题的高端学者都有学术论文在该栏目刊发。据中国知网统计,该栏目所刊发的论文被引用189篇次,下载高达 25147篇次,被《新华文摘》等四大文摘转载14篇,转载比例达到30%多。期刊的整体复合影响因子由0.7提高到近1.1。
(苏建军)